深度访谈:市场不断打开,RFID图书应用衍生新业态

近年来,国内图书馆不断引入RFID技术以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。其中,采用高频RFID方案和超高频RFID方案进行图书管理的图书馆均不在少数。

- 01 -国内RFID图书应用市场当下现状如何?

随着国内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,RFID图书应用市场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速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2018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达到了3176家;而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,2018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(含独立学院265所),成人高等学校277所,我国高校图书馆总数在3000家左右,此外我国还有实物馆藏10万件以上的科学院、社科院、部委、军事科研图书馆200余家。

 

 

在经济发展和国民阅读需求的不断增长的同时,国内图书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。由于馆藏书籍数量巨大,再加上流通周转率高,图书管理的难度与消耗都在不断增大。在这种情形下,图书馆便需要引入更高效的图书管理方式,而高度适配这一场景的RFID技术自然成为了首选。

 从图书管理的各大环节来看,RFID技术大大提升了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,实现了图书资料的借还、顺架、查找、馆藏盘点智能化,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处理效率。  

根据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、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和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《中国RFID产业市场调研报告(2020版)》显示,国内图书馆最近几年采用RFID技术的比例在不断攀升。根据市场反馈的结果,目前国内大型图书馆RFID技术渗透度达到了50%以上。不过,在国内图书馆市场,高频RFID与超高频RFID二者都是主流技术。 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》于2018年正式实施,其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公共图书馆,该政策有望带来图书馆RFID应用增量市场。广东拓迪认为,现有图书馆市场扩展、政策规划下新建图书馆投资将成为推动图书馆RFID产业规模增长的双重动力。

总体而言,国内图书管RFID应用市场可以划分为公共图书馆、高校图书馆、中小学图书馆和流动自助图书馆几大类。远望谷表示,由于国家教育改革强调中小学阅读,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,中小学图书馆应用增长非常显著。此外,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春风下,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,城市书房、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自助图书馆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。  

目前可以清楚地看到,国内图书市场正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当中,一方面是图书馆的数量在增加,形式也更趋多样化,另一方面则是现有图书馆在引入RFID技术上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打开。

- 02 -高频RFID与超高频RFID各有所长

自20世纪90年代起,RFID技术和产品便开始大量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管理之中。自2006年开始,国内也开始有不少公共图书馆、高校图书馆尝试使用RFID技术来管理图书。  

目前,就国内整体图书应用情况来看,使用高频RFID和超高频RFID方案的图书馆都不在少数。不过,对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,甚至任何一家图书馆所面对的现实境况都可能差异甚大。因此,对于图书管理应用方案不能一概而论。  

由于高频RFID在图书管理上的应用更早,加上其抗干扰能力更强,技术发展更加成熟,相应应用解决方案也更多,自然更容易受到“保守派”图书馆的青睐。但高频RFID标签也存在价格相对更贵,因体积较大导致隐蔽性不够好,远距离读取效果差所带来的限制。

 超高频RFID的优势则体现在密集读取,相对功能更多。单从图书的借还环节来看,两者差别不大;但是从图书的盘点情况来看,超高频相对优势就比较明显。此外,超高频RFID标签的价格更便宜,并且仍有下降空间,这是应用成本上的优势。但超高频读写装置如果设置不好的话,比较容易出现串读情况。  

- 03 -图书馆业态延伸 拓展RFID增值配套服务

近些年来,国内图书市场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,并呈现出产品更新换代较快、规模扩大、新的应用模式层出不穷、应用区域不断拓展的发展态势。远望谷表示,由于今年遭遇疫情,国内、国际市场均受到一定的影响,虽然今年市场启动较慢,但是随着市场的复苏,整体状况还是乐观的。

 随着公众需求与市场环境的改变,图书馆衍生出更多新的形态。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全民阅读,24小时自助图书馆、城市书房等新兴图书馆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新形态不断产生,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,盘活了公共图书馆资源,成为了城市图书馆的社区延伸。

 

 

为了摆脱传统公共图书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,运用大数据思维,开启了智慧城市战略布局下新型图书借阅模式的探索。目前,在各行各业中,RFID作为数据采集终端的作用已经愈发明显。未来,RFID将与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相互融合,不断推动图书的信息化管理,进而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。

 

产品分类

 

联系我们

 

文章详情

 

创建时间:2020-08-15 14:47